转换新体制 开发新岗位
着力打造合格的专职委员工作队伍
常山县残疾人联合会
欢迎大家来常山指导工作。2013年全市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工作推进会后,我们一直把残疾人专职委员队伍建设作为重点来突破,作为推进常山县残疾人工作再上新水平、再上新台阶的重要抓手来抓,积极想办法,动脑筋,走出了一条既符合常山县残疾人工作实际,又有一定推广价值的残疾人专职委员队伍建设新路子。特别是今年上半年,配合全市村级残疾人专职委员队伍建设专项行动,我县及时下发了《关于印发乡镇(街道)、村(社区)两级残疾人专职委员队伍建设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常残联〔2015〕13号),围绕“乡镇重在发挥作用,村级重在提高地位”的专职委员队伍建设目标要求,在乡村两级专职委员岗位设置、资金保障、管理体制、工作机制等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专职委员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体制顺利转换,机制逐步健全,作用正常发挥。
一、主要做法
(一)顺利完成乡镇、街道专职委员岗位体制转换。首期乡镇、街道专职委员三年聘用期满后,我们面临这15名专职委员岗位体制如何转换、聘用关系如何延续、资金来源如何保障的问题。为顺利完成聘用体制转换,我们坚持“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5月份主要领导多次到县人力社保局、财政局等部门协商、协调,探讨新的体制模式,研究资金拼盘,制定体制转换方案。6月初又组织人员深入到每个乡镇、街道,开展绩效评估,征求乡镇、街道党组织意见,进行民主测评。综合各方面意见和评议结果,全县14个乡镇、街道15名专职委员,有13名专职委员得以续聘留任,并以县残联委托第三方协议派遣的体制,签定了第二轮聘用合同。工资、保险、考核及相关待遇所需经费纳入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和财政预算。通过新体制保持了全县残疾人工作的基本稳定。
(二)及时组织乡镇、街道空缺岗位补员招聘。因原紫港街道、芳村镇2位专职委员不能继续胜任工作,解聘后岗位空缺。我们及时与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协商,确定了经费来源、录用条件、组织程序等政策内容,联合下发了《关于选聘芳村镇、紫港街道残疾人专职委员的通知》。按照这个文件,经过乡镇街道推荐、自愿报名、考试面试、组织考查、身体检查、网上公示等程序,分别聘用1名听力残疾人和1名残疾人亲友为新任专职委员。新聘任的专职委员继续采用公益性岗位体制,由第三方签订聘用合同派遣到乡镇、街道,聘期三年。她们的工资、保险等经费由县再就业专项资金列支,考核等福利由县残联承担。通过补员招聘,填补了岗位的空白,也缓解了残联资金拼盘的不足。
(三)成功开发村级非全日制专职委员公益性岗位。乡镇、街道专职委员公益性岗位体制解除后,在总体预算不变的情况下,原财政预算中的基层组织建设项目资金肯定被挤占,村级专职委员经费出现缺口。而原就业局再就业专项资金中乡镇、街道专职委员项目资金又出现积余。如何解决村级专职委员经费来源,关键在于岗位体制的科学设置,在于县促进再就业政策资源的合理调配。上半年,我们经反复调研,多次协商,得到了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财政局的大力支持,三家联合出台了《关于开发村级非全日制残疾人公益性岗位的通知》(常人社〔2015〕66号),灵活运用现有政策,开发非全日制公益性岗位,解决资金来源。按照文件设置的选聘条件,我们引导乡镇、街道残联采取个人自荐、村两委推荐、会议选举等多种形式,选聘由优秀残疾人担任的村级专职委员共182名,由乡镇、街道残联签订了三年一期的聘用合同,制定《村级残疾人专职委员考核管理办法》,由乡镇、街道残联负责平时监管和年度考核。采取县就业专项资金列支办法,按照每人每月100元(全年1200元)标准经考核由县残联分两期兑现误工报酬。利用行政村合并后的闲置办公用房解决办公场地,制度全部上墙、上桌。补助资金帮助村级开通“集团彩云”通信、电信服务热线、QQ交流群等平台,方便工作沟通、联系。开展政策法规、工作方法等培训,统一印制《村级专职委员工作台账》,指导他们开展需求调查、政策宣传、建档立卡等。通过这个岗位开发,实现了专职委员队伍管理的 “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使队伍保持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
二、主要收获
1、进一步解决了残疾人工作有“根”的问题。通过专职委员队伍建设专项行动,我县基层残疾人组织的“根基”更加牢固,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三级组织网络更加紧密。残疾人工作的触角进一步延伸到了村、社区,延伸到了每个残疾人家庭,为零距离、无障碍的贴心服务全县残疾人朋友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基础和力量源泉。
2、乡镇、街道专职委员更有作为。体制转换过程中,县残联和乡镇、街道党组织对专职委员进行鉴定和考评,实打实地指出了问题和差距,使他们找准工作方向,工作更有动力。通过专职委员之间互动交流,以老带新,促使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兢兢业业,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大家克服自身不便走村入户,深入了解残疾人生活情况,广泛宣传助残政策,并及时提供相应的帮助。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县乡镇、街道残疾人专职委员利用基本生活保障对象、托(安)养庇护工疗对象、无固定收入补助对象的核查,精神病人服药需求、无障碍进家庭、三助工程筛选、党员结对子对象的调查及考察村级专职委员等时机,共走访残疾人及家庭8000多户次,坚实地发挥联系残疾人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真正走实服务残疾人的“最后一公里”。
3、村级残疾人专职委员地位得到提升。本次新选聘的182名村级专职委员中肢体残疾人占80%,视力残疾人占15%,听力残疾人占5%。委员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140人,占76.9%;有党员58人,其中兼任支委、村委的27人;经商创业的42人。他们不仅自身素质比较好,服务残疾人的热情也比较高。紫港街道大弄口村专职委员樊忠明,担任村党支部委员,还当村里的电工,十几年如一日,免费为村里的残疾人维修线路,随叫随到。球川镇芙蓉村专职委员徐坤福从小患小儿麻痹症,双下肢行走不便,骑着电瓶车跑东家进西家,全村170个残疾人,他每年都要走访一次,了解每一个残疾人的生产生活状况,为有困难的残疾人排忧解难。大桥头乡大桥村专职委员曾乾坤,自己开理发店,经常利用晚上、中午休息上门为瘫痪在床的重度残疾人免费理发等等。委员们平时与残疾人生活在一起,为残疾人事务及时联系沟通架起一座“连心桥”,对残疾人碰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困难,他们及时与残联联系,进行呼吁,反映情况。专职委员们的热心服务,给残疾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同时,也受到了残疾人的敬重,大小事把他们当成“主心骨”,无形中专职委员的作用逐步得到认可,地位有所提升。
三、几点启示
领导重视是保证。做好一切工作,关键在于取得上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而要取得领导的支持,关键在于领导对我们工作的深刻了解和认识。在岗位设置、经费保障、政策支持等方面,要会汇报、敢争取。
各方配合是基础。这次乡镇、街道专职委员体制转换得到了乡镇、街道党委的大力支持,村级非全日制残疾人专职委员公益性岗位开发得到了财政、人劳社保等部门密切配合,有力地推进了专项行动的深入开展。
资源整合是关键。乡镇、街道专职委员体制期满后,我们及时与就业局商讨,把这部分资金转移到村级专职委员队伍建设上,政策不闲置,资源再利用,开发新的公益性岗位,这无论对我们残联、就业局,还有残疾人来说都是共赢的好事。
实践证明,抓好“两支”专职委员队伍建设,不仅为残疾人展示才华提供了舞台,也为发现和培养残疾人工作优秀人才创造了条件,进一步强化了残联组织和残疾人的密切联系,体现了残疾人在残疾人组织中更加活跃、残疾人组织在基层组织中更加活跃、残疾人和残疾人组织在社会中更加活跃。这两支队伍,为我县残疾人工作加强了力量,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成为残疾人工作不可替代的生力军,在残疾人事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常山县残疾人工作一道靓丽的风景线。